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海上体坛

市运会羽毛球比赛收官 合力助推培养下一个朱一珺

  上周日随着各个组别单打项目冠军的产生,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全部结束。

  本届比赛分为五个年龄组别,范围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年龄从9岁到18岁;项目设置上,男女团体、单打、双打和混双,一共有23个小项,来自全市16个区的621名羽球小将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四年一届的市运会羽毛球比赛作为上海级别最高的青少年羽毛球比赛,也是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

  刚刚在今年10月获得羽毛球世青赛男双和混双两块金牌的朱一珺,就是上届市运会羽毛球项目上涌现出来的优秀后备人才。

  调整项目设置,充分发掘苗子

  据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竞赛部部长陈昕云介绍,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全上海16个区现在都有三线梯队,二线梯队在市体校,一线专业队在崇明训练基地。

  此外,像成绩比较好和水平比较高的杨浦区和静安区,还分别有一个区办二线梯队。这次市运会羽毛球项目获得金牌最多的就是杨浦区,朱一珺这样的世青赛冠军也是他们发掘和培养的。

  上海羽毛球后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的水平如何?女子方面12岁和14岁年龄组的成绩不错;男子项目最具竞争力的自然就是朱一珺以及与他搭档获得今年全国青年锦标赛乙组(16/17岁)男双冠军的陈奕江。

  因此充分发挥市运会比赛的培养、发掘和输送作用,对于进一步提升上海羽毛球项目的青少年后备力量水平非常重要。

  “我们把最小的两个年龄所在的组别进行了合理拆分。从小学的D组里再分了一个E组出来,9岁和10岁各一个年龄组。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虽然只差一岁,但年龄越小,身体方面的差异却越大。而且极端情况下,两个年龄组别一起的话,差一岁可能就是23个月,没有办法打。”陈昕云介绍了今年的市运会羽毛球比赛和往届相比的变化。

  他继续说道:“而且越是下面的年龄档的人越多,年龄小的都混在里面打不出来,就会造成人才流失。比如说,小一岁的选手和大孩子分在一个组,非常难小组出线和取得好成绩。你在市级比赛里打不出,没有办法进入到专业队选材的视野,这样的话小年龄段的人才损失就会很大。”

  此外,为了保护运动员和家长的积极性,本届市运会还增设了A组(高中组)的混双项目。“小朋友的运动员等级评定达级机会增加了,这对于他们升学和考体育类院校都是有用的。这些孩子都不容易,别人读书,你在打球。无论是进没进专业队,他们都付出得非常多。现在我们当然要考虑给长期从事训练的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出路。”

  读训矛盾要靠体教结合来解决

  关于增设混双项目这个话题,也让陈昕云谈到了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最大困难——读训矛盾。

  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尤其青少年打基础的阶段,训练时间必须有保证,“小学问题不大,到了12岁左右,水平要上一个台阶的时候,正好是初中,学习也很紧张。家长和学校不支持的话,训练时间就没保证了。但小朋友未来的出路也要得到保证,才没有后顾之忧。我们二线梯队也正好是这个年龄段,因此相比三线梯队,人数是断崖式下降的。”

  “江苏的小朋友每周训练24个小时,上海的都在16个小时左右,多的也就一周18个小时。”尧力体育董事长张隽铭的上海孙俊葛菲羽毛球俱乐部,为浦东新区培训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他也是一样的感触,“小学的时候还好,到了初中,基本上放学后下午5点半能来就不错了。我们正常的话,教练都是下午4点到6点。没办法,为了孩子们的训练,大家就只能等,有时候等到晚上7点才能开始训练。”

  张隽铭说大多数家长都是很犹豫的,又想读书又想打球。他指着场上正在打比赛一位小姑娘说道:“她读书很好的,所以你就只能放了。小学一直前三名,单打前三、团体也拿过冠军,以前对手看到她都慌的。但现在打不出来了,她就是保持。羽毛球的技术是很精细的,要时间来磨。你看她长时间长不打,力量和手感都差了。去年锦标赛还拿过冠军的,今年就不行了。”

  从今年市运会羽毛球比赛的情况来看,成绩好的队伍也都是来自那些体教融合做得好、读训矛盾能够一条龙解决的区。

  培养出了世青赛冠军朱一珺的杨浦区,本届比赛共获得八金,九银,三铜,在金牌榜上高居第一。

  关于体教融合,带队参加市运会的杨浦区体育活动中心副主任、羽毛球中级教练杨寅表示,“杨浦区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特别是羽毛球项目布局很完善,有十几所小学和三四个初中,还刚刚成立了羽毛球联盟。学校方面也很支持,这次市运会前我们的重要运动员,老师专门给他们调整课程,把副课空出来,所以在训练上还是有保障的。”

  发现和培养了朱一珺的杨寅还介绍说,在训练方法上他们也是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在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上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我对小朋友的要求是小学坚持住;初中每天训练时间适当压缩,保证两小时的情况下,提升训练的效率,这样一周练个三到四次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社会化基地办训成为新增长点

  羽毛球作为十分普及的运动,民间培训也是十分火爆。如何利用好这一块的资源来夯实上海羽毛球竞技水平的基石,发掘出更多的青少年人才?

  社会化基地办训,就是上海体育人才培养“三驾马车”——学校、体校、社会办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羽毛球运动市场化很高,一般的民间培训虽然对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帮助却不大。毕竟没有四五年一个球一个球地喂,培养不出一个专业运动员;培养出来的话,也不一定是世界冠军。谁有这个耐心?肯定还是办兴趣班性质的培训机构更赚钱。

  不过这几年羽毛球培训市场发生了变化,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竞赛部部长陈昕云说道:“一般的兴趣班和培训班,他们没有什么好的比赛可以参加,也没有相应的输送通道。所以这几年上海的社会化基地办训发展了起来。有老板愿意投资羽毛球俱乐部,他们的培养方式和传统体校一样,配备好的教练员,场地能够有保证,和学校有好的关系。我们也是会定期搞督训和培养,让他们慢慢习惯我们的训练方式和节奏,有好的苗子也可以先抓起来。”

  张隽铭的上海孙俊葛菲羽毛球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他们就是“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对于社会化基地办训的优点,他表示,“我们和专业队一样都是一周六练。而且很多地方比他们灵活,比如教练的待遇,比如编制问题。现在我们有十几个教练,最起码是二线运动员出身,也就是市少体这一级别的,还有很多是国家健将级运动员。”

  “我绝对是因为爱好才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赚钱。”张隽铭介绍说,尽管社会化基地办训每年都有一定的费用补贴,但光是养这么多的教练,开销就很大,所以他主要是靠自己经营球馆和办兴趣班来维持羽毛球俱乐部的运作。

  “如果我是为了赚钱,那也不可能坚持下来。我的目标就是一个不小心弄个世界冠军出来。这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目前,张隽铭俱乐部已经有两个孩子进入到上海队参加集训。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俞炯 责任编辑:三千世界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