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篮球and综合

四阶段培训23门必修课 冬奥最美城市名片这样炼成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志愿者得到的评价是“一张最美的城市名片”;北京冬奥会,约1.9万名赛会志愿者将服务整个赛事。为了他们顺利合格上岗,北京冬奥组委设计了四个阶段的培训体系,由志愿者部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指导高校和场馆,对志愿者作系统性强、特色鲜明的培训,在打造“最美名片”的同时,为北京冬奥会又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小白”成长

  昆明姑娘彭薪樾从小喜爱运动,虽然没有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但心中对奥林匹克精神充满向往。现在她是河北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学校北京冬奥会骨干志愿者。

  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招募时,彭薪樾刚上大一。通过多项比赛、活动锻炼并提升英语水平,经过校内的几轮面试、考核以及北京冬奥组委的选拔,彭薪樾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语言专业志愿者。

  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语言专业志愿者,工作覆盖面广,一般为响应式服务,任务来得及,且自身无法选择。除了学习语言专业类知识,志愿者还要学习包括北京和张家口的历史文化、比赛项目设置明细以及志愿者相关礼仪与相关法律常识等冬奥通用知识。对彭薪樾来说,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的身份不仅督促自己更好成长,还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事实上,像彭薪樾这样通过志愿者培训获得成长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了培训好赛会志愿者,北京冬奥组委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了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的四阶段培训体系,并面向志愿者经理、冬奥志愿者培训师和骨干志愿者等重点人群进行系列专题培训,还创新开展了志愿者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

  在通用培训阶段,志愿者部推出在线培训、线下培训和实践锻炼三个环节的内容。在线培训依托北京冬奥组委信息与知识管理平台(IKM)展开,志愿者部开发制作了视频课件,并为其配套文字讲义和在线题库。线下培训和实践锻炼由志愿者来源高校组织实施,他们发挥学校场地、学科专业等优势,进行了疫情防控、扶残助残、志愿礼仪、外语口语等强化培训,组织开展国际形势、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据统计,95所志愿者来源高校平均在校内组织开展了不少于10场的线下培训活动。

  培养“火种”

  “能够参与奥运,是每一名体育人的梦想”。服务于张家口云顶场馆群的志愿者李旭既是河北经贸大学教师,也是一名多年从事足球裁判工作的体育人。自2021年10月接到工作任务抵达张家口云顶场馆群后,李旭就一直坚守在这里,场馆就是他的家,并肩协作的志愿者们已然成为他的亲人,“我们都是同路人,因冬奥相聚,又携手为梦想出发。”

  作为最早一批抵达云顶场馆群的志愿者,李旭参与了场馆最初的准备工作,并看着场馆的各种设施、各项规范一天天完善起来,“在我心里这儿早就成了我的家。”

  测试赛的顺利开展印证了李旭和团队们的运行方案、应急预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保障测试赛的顺利进行,科学分工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协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让努力化成一股巨大的坚不可摧的力量。”

  线上线下联动培训,正是有了如李旭这样的先期投入者,才有了之后不断完善的志愿者培训内容。

  在2021年10月开始举行的“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前后,志愿者部对志愿者进行了赛前培训和赛后督导。测试赛结束后,志愿者部培训督导工作组与36名志愿者代表及7位带队老师开了6次座谈会,并与7位业务领域经理和志愿者经理一对一深度访谈。志愿者部还面向参加测试活动的志愿者、志愿者使用方和志愿者服务对象分别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从基本信息、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等5个方面开展调研,使整个冬奥志愿者工作更加规范、任务更加明确。

  此外,冬奥志愿者培训还与“奔向冬奥”主题活动相结合,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京冀两地高校开展的冬奥知识闯关、服务技能PK、冰雪项目体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此外,志愿者部还邀请北京、河北两地高校派遣优秀教师,于2021年5月参加了志愿礼仪、扶残助残、应急救护三期培训师候选人培训班。目前,这一培训机制已为京冀两地高校培养了270余名冬奥志愿者培训师,他们成为各高校线下培训的主要师资力量,并作为志愿服务的“火种”,照亮未来的志愿者之路。

  打磨“名片”

  在廊坊师范学院迎冬奥倒计时200天活动中,一套融入了冰壶、滑雪、滑冰等冰雪项目元素的志愿者冰雪健身操首次亮相。这套志愿者冰雪健身操,从选曲到编操历时半个月,由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事服务主管、廊坊师范学院健美操专业教师刘大伟独自完成。刘大伟全程参与了廊坊师范学院冬奥会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工作,这使他对冰雪项目有了深刻的了解,巧妙地将项目元素融入健身操中。刘大伟表示,这套健身操运动强度和难易程度均为中等,希望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了解冰雪知识,并能通过学习这套健身操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培训中,类似这样的特色课程比比皆是。据了解,为了将志愿者打造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最美名片”,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除了吸取2008年奥运会的经验,还根据我国冰雪运动基础相对薄弱、冰雪运动志愿服务经验相对不足的现实,设置了系列培训课程,涵盖冬奥会历史、岗位技能、冰雪运动常识、防寒防冻知识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据介绍,志愿者部为线上培训开发了23门必修课程,并提供了部分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涵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三类内容。在课程设计方面,坚持形式生动化、学习碎片化的原则,设立专门的录课室,以电视节目的制作手法,通过图文声像并茂、实景演示等形式,力求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培训课程中的每门课都被划分成数个15-20分钟的小节,每个小节内容都相对独立,成为一套系统、完善的体系,也为后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厉苒苒 责任编辑:三千世界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