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上港频道> 上港新闻

一战成名秘诀有小本本 沃克陈威研究对手罚球习惯

  没有了颜骏凌,还有陈威。23日晚进行的上海德比战惊心动魄,年轻门将陈威经受考验、横空出世,全场奉献8次精彩扑救,并扑出莫雷诺的点球,一战成名、荣膺全场最佳的同时,帮助上港队涉险过关。

  在上港俱乐部的帮助下,记者在24日对处于苏州赛区封闭区的这名年轻门将以及站在他的背后、培养了两代国门的守门员教练沃克进行了专访,听他们详细讲解德比大战的赛前部署。

  赛前专门研究对手发球特点

  从令人担忧到神奇发挥,22岁的陈威充分证明了自己。赛后,奥斯卡第一个冲上去与他拥抱庆祝,阿瑙托维奇在社交平台发布两人合影,称赞陈威为“球队英雄”。因伤在上海治疗的颜骏凌也与这位小师弟展开互动:“为你感到骄傲,继续赢下去。”

  点评自己的发挥,这名年轻人一如既往地低调、谦逊。“首先还是我们队伍发挥了拼搏精神,踢得也很有血性,防守做得非常好。对方虽然有很多的射门,但我们大家都拼尽了全力。”陈威说,能够帮助大家拿下这场比赛的胜利当然很开心,德比大战的氛围也很好。

  陈威最亮眼的表现,出现在比赛尾声阶段。他先是在加时赛最后时刻扑出杨旭的单刀球,点球大战开始后,第一个点球就把莫雷诺的射门扑了出去,极大振奋了现场观战的1000多名上港远征军。

  “我还是得感谢教练,因为我们会有研究对手的习惯,他们的跑位习惯、发球姿势都有,是教练的资料让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陈威说,正是因为有充分的把握,自己在点球大战当中才充分释放压力,集中全部精力尽情发挥。

  “国门制造机”名不虚传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点球大战即将开始之前,守门员沃克穿过人群,径直走到陈威面前,搂着这名爱徒单独交流了一会儿。比赛结束后,两人再次抱在一起,沃克手里始终捏着一本薄薄的本子。

  来到中国执教整整8年时间,沃克展现了自己“国门制造机”本色,连续培养王大雷、颜骏凌两大国门。之前并不善于扑点球的颜骏凌,在沃克的帮助下进步显著。年仅22岁的陈威,也是在沃克的指导下,成长为国奥队的一号门将。

  沃克介绍,其实每场比赛之前,上港的门将小组都会单独开会,通过比赛录像的分析,来研究对方重点进攻球员的一些射门习惯,从而交给守门员。

  陈威的出色发挥,也让上港在近些年成为点球大战专家,在最近的四次点球大战中,上港队全部胜出,击败过广州恒大,也战胜过全北现代。

  沃克坦言,除了精心准备,自己并没有特别窍门。“点球大战就像彩票,运气成分占很大比重。作为门将以及作为门将教练,我能做的就是赛前充分研究对方主要罚球手的射门习惯和惯用的射门角度。当然,这里面还是有运气的成分,运气和准备需要充分结合。我很高兴的是,陈威抓住了莫雷诺的一个罚球习惯,在5个点球中抓住了对手的一次失误。”

  有勇气、有担当、有技术

  年初,上港在悉尼冬训的时候,沃克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透露了自己“国门制造机”高速运转的秘籍。当时,对于跟随国奥队比赛的陈威,沃克就有很高评价。弟子一战成名之后,沃克自然也是不吝溢美之词,“我相信陈威通过这场比赛会提升信心,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时刻。”

  很多上港球迷都知道,颜骏凌是出了名的勤奋和自律。沃克透露,年轻几岁的陈威同样是态度优良、训练认真、积极向上。

  “他在未来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通过这场比赛,陈威的自信心、心理建设方面会再上一个台阶。要知道,排位在颜骏凌之后的门将非常不容易,比赛机会较少。而门将需要不断地去比赛吸取经验,继续提高,陈威是一位有勇气、有担当,有守门技术,有脚下技术的门将,他的路还很长,祝福他未来一切顺利。”

  喜欢打桌球、内敛含蓄

  心理压力巨大的德比战,惊险刺激的比赛过程。在奥斯卡稳稳罚入最后一球的刹那,上港全队奔向角球区,与看台上的球迷一起庆祝。

  “心理压力肯定有。”陈威告诉记者,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休息,把平时训练的东西准备好,“特别是对手的高空球,我们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后时刻)面对来球的时候,脑海里只有教练平时的部署,要做的就是保持好中心,保持好位置,做出自己的反应。”

  赢球之后,外界有很多的鼓励和祝贺送给陈威。这名年轻的门将表现得很冷静,“我还是要拿出行动来证明自己,拿出行动来回馈给他们。这场胜利我们也是想送给颜骏凌,因为他肯定也很想拿下这场比赛。”

  可能是位置关系使然,在年轻队友们看来风趣幽默的陈威,看起来的非常老成,并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绪,在封闭园区里也更多地喜欢打打桌球。

  在颜骏凌本赛季基本报销的情况下,陈威要在今后的争冠组四强赛和年底考验更大的亚冠联赛中担当一号门将。对于接下来更残酷、更难应对的一个个对手,陈威充满信心:“我觉得还是保持好心态,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打更多的比赛,然后拿到我们想要的成绩。”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责任编辑:三千世界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