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海上体坛

上海588家运动场馆开放 严格限制人数多"小机关"

  锻炼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抗疫”措施。今天下午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介绍,截至今天中午12点,在本市登记在册(包括经营性体育场所和公共体育场馆在内)的2792家体育场所单位中,1090家单位提交了复工备案,588家已复工开放。记者走访了其中的几家场馆,实地了解了复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加了一封“保证书”

  3月6日,市体育局发布了《本市体育场所复工工作指引》,为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所陆续复工提供可操作性手册。今天,为进一步推动上海体育场所有序复工,上海市体育局又发布了8条补充通知。

  前几天,劳动观察等率先报道了洛克公园陆续恢复开放的消息。在洛克公园汶水路店,门口张贴了不少的防疫海报,并张贴了友情提醒,每个篮架不能多于三人,每天总计到场人数不能超过27人。记者进入店内时,十几名篮球爱好者戴着口罩,正在进行运球、投篮等基础性训练,身体条件较好的两位,还来了一次扣篮PK。

  “现在我们每天早、中、晚各开放一个时段,每次三小时,每个篮球架下最多只能有三人一同运动,且都要佩戴口罩。”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富祺向记者介绍,在之前没有开放的那段时间,小程序上每天都有2000多人上线,主要就是查看场地开放了没有,确定开放了之后,每天电话预约的篮球爱好者不断,“所以,担心人数太多,我们都没有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开放消息。”

  “我们采用的是电话预约制,每位球友入场前,都需要检测体温、出示随申码,然后通过微信小程序,签订一封保证书,确保健康状况没有问题。”戴富祺介绍,场地内还会有专人不定时提醒球友佩戴口罩,并对相关设施定时进行消毒。

  “不裁员”共克时艰

  除此之外,上海共有56处场地的九回共享运动场,将从3月13日起陆续恢复开放,静安区10处九回场地率先开放。九回共享运动场原本采用小程序扫码进场,是无人化管理的智能球场。但在疫情期间,为了球友的安全,九回共享运动场特地配备工作人员,为球友测量体温、控制进场人数。

  “洛克公园”在全国拥有近400名员工,办公室紧邻着汶水路店。在一名管理人员对场地和设施消毒的同时,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协助擦拭篮球,“这些球会循环使用,因此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会将消毒好的球放在第一排,及时提供给球友,而其他篮球会摆在下方等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卫生安全。”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每个月支出在870万元左右。戴富祺介绍,就算场地开了,但每天的开支肯定大于收入,“我们相当于每天一辆好的奔驰车开到了黄浦江里面。但哪怕每天只开两个小时,只进10个人,这样的亏本生意,我们还是愿意做。”

  据了解,除了极个别员工困在老家,公司员工已基本回到上海。“所有人回来必须隔离14天,重点地区回来的,我们还要求他们隔离时间更久。隔离期间,我们不裁员,工资照发,一分不少。”洛克公园享受到了租金减免、增值税、员工社保减免等政府扶持,银行也推出了低利率的贷款政策,“这些政策支持,都让我们民营体育企业感到温暖。”

  “小机关”悄悄消毒

  位于大渡河路上的上海体育宫,则是市属体育运动场馆,相比于以往的热闹时候,现在锻炼的人气还不是很旺,但相关方面对消毒和防疫的各项环节,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除了防疫告示、体温测量、设施消毒等常规动作,体育宫还有一个“小机关”。“我们还特意设置了足部消毒的‘机关’”,上海市设施管理中心副主任梁立刚介绍,场馆门口放了一块地毯,“这块地毯的作用不止迎宾,我们在上面喷洒了84消毒液,让每一位进来锻炼的市民都能在不经意间完成脚部消毒,将威胁降到最低。”

  体育宫同样对入场人员数有着严格的限制。“目前我们只开放了两片半场大小的篮球场,每片场地的运动人数不能超过三人,且不能进行对抗性运动。”梁立刚表示,“每隔一小时,都会有专人对器材消毒,同时为避免人流过于集中,请市民们提前电话预约,既能降低风险,也能节省时间。”

  市民王先生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他表示,虽然现场的措施比较严格,但自己和同伴们都能理解,“口罩如果湿了会影响防护效果,我还特地带了三个口罩来换。这边还特别准备了废弃口罩弃置处,服务很周到。”他表示,随着沪上体育场馆逐步有序开放,更多市民可以走出家门,在阳光下享受运动的快乐。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责任编辑:三千世界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