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海上体坛

最年轻大师赛最受球员喜爱 网坛大师深情表白上海

  又一年的上海大师赛落下帷幕。虽然费德勒、德约科维奇都没能进入4强,但丝毫没有影响比赛的精彩程度。而网坛大师们也纷纷对上海、对中国表达了自己的热爱。

  学写中文,尊重中国文化

  作为全球九站ATP1000大师赛之一,上海大师赛是亚洲范围内目前唯一的一项大师赛,也是“最年轻”的大师赛。

  早在2009年-2013年,上海大师赛就连续5年荣膺“年度最佳ATP1000赛事”称号,得到了网坛巨头们的交口称赞。他们也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上海大师赛的喜爱。

  今年,在首轮击败沙波瓦洛夫的比赛后,德约科维奇在摄像机镜头前写下了新学的汉字“开心”。他说:“我很尊重主办国,当你表示了对他国的尊重,对方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这样可以创造出很正能量的氛围。我是想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我还需要很多年时间来学习。”

  事实上,德约已经向球迷们“秀”过不少汉字。在多次比赛后,他都会写下“德”字,并得意洋洋地说,这是他在中国的名字,他很喜欢。

  去年在上海夺冠之后,德约甚至笑言,“也许我上辈子是个中国人。”近几年来,他都是从中网开启自己的亚洲赛季,然后转战上海。在中网,他还保持着全胜战绩。每一次来中国,他都要新学中文词语,不但说,还要写。“德”、“笑”、“中国”……这些文字,他都已经驾轻就熟。

  上海大师赛也越来越受到年轻球员的喜爱。之前,兹维列夫在艰难战胜查迪的比赛后,特意在摄像机的镜头上写下“CHINA”并画上一个爱心,以表达自己对中国和中国球迷的热爱。

  与球迷互动,深情表白

  “我爱死你们了。”在主持人的指导下,费德勒用中文向现场的观众表白。

  实际上,在近几年的比赛中,每场比赛的赛后,费德勒都会学着说几句中文。之前,他还尝试着用上海话道出了“阿拉上海赞!”

  对于费德勒来说,上海总是那么不同。早在2002年,费德勒就来参加过当时的上海大师杯。那已经是遥远的十七年前。如今,这位网坛常青树依旧活跃在赛场上,而上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觉得上海是一座很精彩的城市。而且我觉得上海越来越干净了,外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去哪儿,看哪儿,上海都很干净,城市管理井井有条。这座城市的规模也令人惊叹,有那么多的高架和大桥。上海的发展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费德勒说,2010年,他还在上海参观过世博会,去过中国馆、瑞士馆和南非馆等很多地方。

  当然,最让费德勒难忘的还是上海球迷。每天训练的日程表一出来,球迷们就会早早去场外排队。下午4点的训练,球迷上午10点就进场了。而训练场外,长龙更是排出百米开外。“球场已满,禁止入内”的指示牌也难以让等候的球迷们死心。下午,费德勒准时出现在冠军大道上,动用了近20名安保力量,才在球迷的前拥后簇下抵达训练场地。隔着老远,球迷的尖叫和欢呼声已经不绝于耳。短短半个小时的训练,哪怕只是发力击球时的一声嘟囔,也会引来球迷群中的一阵骚动。有“奶粉”戏称,看费德勒训练,必须带上“尿不湿”,因为一旦出去上个厕所,位置就瞬间没了。

  “全球主场”的费德勒虽然拥有庞大的粉丝团,但他坦言这里的球迷不一样。“网球和足球不同,如果你不在主场踢球,就会被人嘘。网球可不是这样的。这里的球迷很特别,因为他们都坐在一起,有一点像足球迷,这对网球运动来讲是不寻常的,特别是在巡回赛事上。”

  他也倾尽全力回馈球迷。连续三年现身中央球场参加大师训练营,主动召开球迷见面会,他说,“这里有最爱我的球迷,我希望能像个流行歌手一样,去更多的地方,尽可能地到你们中间来。”

  中国,我们明年再见

  就在不久前,杭州宣布将在12月底新开一站国际邀请赛,而费德勒、兹维列夫、布莱恩兄弟等大牌,都将悉数前来。

  费德勒甚至和杭州签下了五年的合约。这也意味着,他将放弃赛季末宝贵的休整时间,飞越大半个地球再一次来到中国,参加这次邀请赛。一年中两次来到中国,可见费德勒对于这里的喜爱。

  而德约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很喜欢来中国打球,非常想念中网的北京球迷。明年的奥运会后,他可能会选择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中网。

  在四分之一决赛输球后,记者抛给费德勒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明年你还会来上海吗?”费德勒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希望如此。”对于38岁高龄的他,再次回来的道路也许并不容易,但是所有人都期待着,明年的再次相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劳动报 作者:邵未来 责任编辑:三千世界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