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海上体坛

沪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出炉 更多人为改善体质而锻炼

    昨日,《2018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简称“300指数”)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本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状况令人满意,市民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保持稳定,市民体质健康状况良好。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 m2

    2018年的300指数总分为245.8分,较上一年度的244.1分有所提升。“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以及“体质健康”三项组成单项指标均处于“满意” 区域。

    其中,“健身环境”为80.8分,发展总体持稳。截至2018年底,全市可供市民健身的体育场地面积达到54028318m2,可供市民健身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3 m2,较2017年提高了0.27 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国家统计标准)2.1 m2。

    去年新建健身步道89条

    去年,本市新建成市民健身步道89条,集运动与休闲于一体的健身步道、骑行道和绿道相得益彰,健身选择更加多样化。截至2018年底,本市各类市民健身步道、骑行道总长度为1415公里,其中骑行道总长度为240公里,绿道总长度为671公里。

    近年来,随着社区体育设施日常开放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开放持续推动,经营性体育场地提供有益补充,市民多元化体育锻炼需求逐步得到满足,2018年市民对体育场地满意度达81.5分。

    报告显示,去年本市共建成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6307个,市民球场2208片,市民健身步道1326条,社区市民健身中心84个,市民游泳池35个,市民健身房181个,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更多人为改善体质而锻炼

    全民健身赛事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下,“运动参与”指数升至81.5分。2018年,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为42.8%。与2017年相比,19-2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市民成为上海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青年忙于工作,中老年重视锻炼”,依然是上海体育锻炼的普遍现象。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制约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上,今年有16.7%的人认为工作没时间,但比起2017年54.8%的比例,已得到大幅降低。因此,面对日常繁忙的工作,上海市民的锻炼积极性正在逐年提升。

    报告还显示,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其次为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减肥塑身和增加体力活动等。据统计,跑步、快走(健步走)、骑自行车、游泳、力量健美(徒手、器械)、羽毛球、健身苑点、徒步登山攀岩、篮球、瑜伽普拉提等成为市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

    城市业余联赛如火如荼

    作为上海全民健身代表性赛事,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不断建立和完善办赛标准化体系,采用“竞争性磋商”和“赛事入围”的方式进行竞标,实现了100%社会化办赛,其中有154家企业和248个社会组织参与。

    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6186个,有80万市民、近250万人次参与赛事。其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是篮球项目,其次是围棋和跆拳道项目。

    青少年体育消费日益崛起

    与往年相比,申城市民体育消费情况呈收敛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有体育消费人群占比为80.9%,人均体育消费升至2580元。其中,6-17岁的青少年人均体育消费为3327元,较消费水平最高的18-59岁人群仅低39元,青少年人群的体育消费能力不容忽视。

    报告显示,“体质健康”指数为83.5分,总体发展令人满意。2018年,全市共有186082位成、老年人进行了体质测定,其中成年人体质达标率为97.9%,优良率为64.1%;老年人体质达标率为97.8%,优良率为55.7%。2018年,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为96.9%,优良率为46.4%,优良率较2017年上升3.6个百分点。总体上本市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稳步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50岁及以上的市民健身素养得分显著低于50岁以下市民。此外,上海市民运动干预得分最低,需要提升市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劳动报 作者:柴一森 责任编辑:刘松涛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