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海上体坛

上海体育运动学校建校60周年 输送运动员四千余人

  经历了一个甲子的风云变幻,上海体育运动学校昨天迎来60岁生日,一场名为“奋进60年梦想再起航”纪念建校60周年的主题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拼搏超越 爱国争光

  活动中,市体校正式发布校训:“拼搏超越,爱国争光”。拼搏超越意为锤炼顽强坚毅的性格品质,塑造追求卓越、永不放弃的精神境界;爱国争光意为争竞技之光,争人生之光,为祖国增光添彩。

  步入学校广场,时光走廊通过实物展示、图文展示等方式展现了学校成立60周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辉煌历史。

  在校图书馆举行的书画展中,新老校友们以书画、摄影等形式,展示学校60周年发展的人文历史和精神风貌。

  在各个教室举行的运动项目交流活动中,不少校友三五成群,共叙同学、队友情谊,回忆青春岁月。

  培养21位世界冠军

  六十年时光流转,六十年韶华易逝。市体校六十年的兢兢业业、奋斗进取熔铸入一枚枚奖牌里。

  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了刘子歌、许昕两位奥运冠军,也走出了张德英、倪夏莲、何智丽、王仪涵等21位世界冠军,并有150多位重大国际赛事前三名获得者,向上海市输送一线优秀运动员达4000余人。

  六十年来,在12000多名毕业生中,有8000多人重新出发,带着体育人的初心和本色,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

  他们之中,既有像郭蓓、张秋萍、杨明明、孙海平、李秋平那样具有专业运动背景、在领域内独树一帜的体育管理人才和杰出教练员,又有在其他行业内闪耀光芒的优秀人才,如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黄建初、科学家王仁华等。

  教技术,更教做人道理

  在活动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幕,当大屏幕开始播放校庆宣传片时,一位老校友也举起手机进行录制,将近五分钟的视频,他单手稳稳地拿着手机,一刻也未曾放下。

  这位老校友,叫马燕诚,是上海体育运动学校64届的校友,特长是乒乓球。

  “体校教会我们的,除了运动技巧,更有做人的道理。拼搏、永远拼搏,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在今后的职场道路上也是如此。”马燕诚说道。

  而另一位校友,可能为更多人所熟知,他就是59届校友,市体校的学生,学号001的王仁华,他目前是科大讯飞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任董事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仁华也多次提到了拼搏。“当年在体校两年的足球训练,培养了我的拼搏精神,要知道,不拼搏是永远不会有机会的,做任何事情,要争第一,这就是运动员的精神。”

  链接

  传统体校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各类运动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提供场地还提供教学服务,那么,对传统的体校又会带来哪些冲击?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羽毛球教研组组长、中羽协高级教练杨毅炜坦言,社会培训对传统体校带来的冲击并不小。“外面一些运动场馆的培训热火朝天,但在专业学校里的一些培训课程却显得冷冷清清。”

  在谈及原因时,杨毅炜认为,并不是说传统的体校老师不及社会教练,而是吃了商业宣传的亏。“我们拥有最专业最权威的老师,但很多人对于到体校来培训并不了解。相比之下,由于广告效应,一些带有教学服务的球馆,往往更容易吸引市民的目光。”

  伪造资历,作风轻浮,体育场馆教练良莠不齐的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在巨大的社会需求面前,专业的体校老师是时候出山了。

  “但首先要做的,还是要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传统体校。”在杨毅炜看来,通过在体校和市民之间架起一条有效的桥梁,不仅能惠及广大市民,更能倒逼体育培训市场向良性发展。

  当然,可能也有人会问,传统体校还有优势吗?对此,杨毅炜充满自信,“就从行业来看,我们培养出的一些运动员,社会认可度非常高,单就羽毛球来说,目前上海队的一些专业运动员,99%都是由我们输送上去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劳动报 作者:柴一森 责任编辑:三千世界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