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国内足坛

杜兆才将承担中国足球外交使命 这回朝中有能人了

  中国足协即将迎来新一轮人事调整,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剑及专职执委林晓华,都已返回体育总局任职,职位的变动,意味着他们在中国足协使命的结束,而他们在亚足联以及国际足联的职务,也将发生变动,从目前来看,杜兆才在当选国际足联理事后,承担着为中国足球发声的外交使命。

  杜兆才挑外交大梁

  今年4月6日,在吉隆坡第29届亚足联大会上,体育总局副局长、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以35票当选国际足联理事,任期到2023年。

  成为国际足联理事,也就自动进入亚足联执委会,意味着未来4年,中国足球在亚足联以及国际足联,“朝中有人”,而且,理事的地位,在副主席(杜兆才当选理事后,主动放弃了副主席的竞选)之上。

  杜兆才曾表示,中国是个大国,应当行使大国责任、展示大国形象,以更重要的角色主动参与亚洲和国际足球事务,为亚洲和世界足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在国际足球事务当中有我们的声音,更好地推动中国足球和亚洲足球的发展,所以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杜兆才说,“我们也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亚足联和国际足联事务决策,这将对中国足球发展有着更直接的帮助。”

  由于此前腐败滋生,国际足联在因凡蒂诺上任后,进行了全面改革,理事权力不像原先执委那样大,失去了最重要的世界杯投票权(由国际足联全体代表大会投票表决),但依旧是国际足坛最高的权力机构与决策机构,其他世界级赛事,如女足世界杯、世青赛等申办,还是由理事投票产生,中国尚未主办过世青赛,未来如果申办,拥有“话语权”,而如果申办世界杯,在“对外交流”上,理事也更便利,一句话,杜兆才的当选,保障了中国足球的“话语权”。

  应该说,在当选理事前后,杜兆才和国际足联、亚足联的一些官员,包括因凡蒂诺、萨尔曼等,都进行过深度交流,而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杜兆才认为,国际足联理事这一职务,为中国与亚洲和世界足球的连接搭建了一个平台,“我想通过这个平台,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对接到中国,结合中国的国情,走一条既符合国际足球发展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张林离开损失不大

  杜兆才当选理事,意味着张剑在国际足联使命的结束,2017年5月8日,在亚足联第27届全体大会上,张剑当选国际足联理事,任期为2017-2019年,同时,他还是亚足联发展委员会主席、国际足联发展委员会委员,而这,都将随着他的离开而让位。而林晓华,目前是亚足联竞赛委员会副主席。

  应该说,张剑和林晓华的离开,对中国足球外交还是有一定损失的,但不是很大,毕竟,现在的亚足联各常设委员会,已成摆设。

  2002年前,亚足联是秘书长(维拉潘)掌权,而裁判委员会和竞赛委员会的主席,一般由副主席兼任,该副主席,也就是绝对的实权派,但哈曼2002年上台后,强化了主席权威,各委员会的实际权力,很大一部分被收回,很多规则的制定和施行,都是有他控制的秘书处完成的,虽然张吉龙在代理主席期间,想要削弱秘书处的职能,将其定义为“搭建亚足联46个会员协会的沟通桥梁”,但萨尔曼上任后,继续给予秘书处实权。

  哈曼时期,张吉龙担任亚足联第一副主席,曾兼任裁委会主席,但他并不主管裁判,真正控制裁判的,是秘书处的裁判部;林晓华目前是竞赛委员会的副主席,主席是国际足联理事、亚足联副主席,卡塔尔的穆赫纳迪,但一些具体的事务,如一些亚足联的赛事方案,都是秘书处的竞赛部先行提出,然后提交竞赛委员会讨论通过,再由秘书处具体执行,通知各会员协会。

  林晓华在竞赛委员会任职期间,做得最好的一次,是在2011年底的亚足联年终会议上,当时,关于2012年亚冠名额斗争激烈,特设委员会联合会议做出了削减中超名额的方案,但在递交竞赛委员会讨论时,当时只是委员的林晓华(2015年8月当选竞赛委员会副主席)联合日韩委员,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与争夺,推翻了这一方案,使得中超保留4个名额,但此后的执委会会议再次推翻了竞赛委员会方案,也就是说,竞赛委员会只是“流程”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开始,也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裁判委员会和竞赛委员会如此,张剑担任主席的发展委员会,更没什么“话语权”了。而且,按照常规,大选过后,各常设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以及委员,都要进行重新调整,中国足协的一些官员,有机会进入亚足联工作,成为杜兆才的帮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足球报 作者:崔宇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