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海上体坛

纯业余"学生军"征战大冬会 小众冰壶申城播种未来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男子冰壶队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大冬会舞台。

    带着1胜8负的战绩,中国大学生男子冰壶队结束了第29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征程。单从竞技层面来看,如此成绩难尽人意,但竞技从来不是体育的全部,成绩也并非参赛价值的唯一考量。对于这支全部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校生组成的纯业余“学生军”而言,大冬会之行足以成为他们大学生涯最珍贵的回忆,也让冰壶运动在南方校园里播种下更美好的未来。

    “我一辈子可能就一次机会代表国家做一件事。虽然训练很‘虐’,也有扑面而来的压力,但能参加世界顶级赛事的宝贵机会大家都很珍惜。”作为队长,来自新闻专业大四的胡晨威练习冰壶不过三年多时间,而他的队友有些接触冰壶仅仅一年。与身边大多数同学一样,跨入大学校门之前,胡晨威甚至不知道有冰壶这项运动,“直到大一参加冰壶社团,才对这个项目有所了解,玩了一段时间觉得很喜欢,就一直练到现在。”

    从陌生到熟悉,因参与而热爱,胡晨威与冰壶的这般缘分,其实每年都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园里上演。作为一所地处南方的非体育专业院校,自2012年开展冰壶运动以来,一条贯穿体育课、社团和校队的 “冰壶之路”,引领着在校生们走近这项小众冬季运动。“通过体育课的了解,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他们中的一部分又被选入校队,形成了很好的梯队建设模式和冰壶氛围。”曾是冰壶国家队成员的徐晓明,此次以教练身份带队出征大冬会。在他看来,“学生军”因接触冰壶晚、训练时数相对较少,基本功和战术执行能力都与专业选手有差距,但从项目发展来看,校园“冰壶之路”是更有价值的普及模式。“让非专业的大学生去参赛,成绩可能不太理想,但我们需要更多人了解、懂得冰壶运动,愿意欣赏和参与进来,这有利于慢慢培育冰壶市场,带动整个项目的推广和产业发展。”

    如徐晓明所言,站上大冬会舞台的“学生军”与校园里所有参与过冰壶运动的莘莘学子,如同一颗颗“种子”将这项运动植入更广阔的土壤。他们未来或许不一定能成长为高水平选手,却能从这项运动中汲取受益终身的养分,成为推动项目发展的代言人。“比赛过程或许会遗忘,但训练时不断提升自我的快乐,几个人为同一件事去拼搏的团队精神,大家因冰壶相认、成为朋友的经历,都会一直陪伴着我们。”胡晨威说,“去加拿大训练时,看到社区里五六岁的孩子和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起打冰壶,感觉很温馨。以后即使不从事冰壶相关的工作,也会把冰壶当作业余爱好,有时间就约上以前的队友去打比赛,哪怕手感不如从前,过程也一定很享受。”

    而在大冬会男子冰壶队领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主任崔树林看来,对于学生体育赛事,除了争创佳绩,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是更重要的内涵,而这背后是对体育育人功能的不懈追求。“如果急功近利一味求成绩,这条‘冰壶之路’不会有生命力,不可持续。”崔树林坦言,在大学校园推广冰壶运动七年时间,兼顾项目发展与人的培养是一直以来的坚持方向,“哪怕放弃暂时的成绩,也要从冰壶运动和学生发展的角度长远考虑,这条路才能越走越远。”

    就在不久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取得了举办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格,这意味着这支高校冰壶队伍,可以招收少数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入队,看似多了一条提升成绩的捷径。崔树林却直言:“我们还是坚持‘体育明星从校园走出来’的理念,更多地从普通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人才。希望以高水平运动队作为‘龙头’,向下延伸至中学、小学、幼儿园,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同时搭建大学生联赛体系、建立社会俱乐部,利用我们的优势起到项目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北冰南展西进东扩”的大背景下,尽管依然面临场地不足、高水平教练紧缺等困境,冰壶运动在申城校园的未来依旧可期。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文汇报 作者:谷苗 责任编辑:排山倒海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