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南京西路站年底三线换乘   申城“最美图书馆”走红   "双十一"前沪电商遭约谈   探营12、13号线南京西路站   "撤二建一"后学区划分变化小   居民肯借钱排行榜上海前三   世博区域将新建大歌剧院   沪迪士尼诞生首个米奇大街   房产相关投诉持续上升   苏州河违规捕捞猖獗   上海油价明起将下调   沪警用神器专治违法占道   沪破获特大操纵市场犯罪案   上海迪士尼乐园本土特色   快递实名执行还需跨三道槛   
【浏览字号:
上马受全球跑友喜爱 人生的马拉松但求你尽情享受
http://sports.online.sh.cn 2015-11-09 08:52 [来源]:劳动报

  1996年,5000名跑者,静悄悄穿过了南京路步行街;时光穿梭,跑步热潮已经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跑者加入其中,畅快脚步穿行而过,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迎来了20岁生日,以“双金”荣誉,得到国内和国际最高规格的认证,也更受全球跑友喜爱。

  跑了20年“上马”的老人张志发:从吃30个肉汤圆,到啃上了能量胶

  1996年9月28日,张志发跑完了上海刚刚诞生的国际马拉松大赛,那一年他以完赛3小时17分拿到了第17名的好成绩。

  “第一次,特别激动,早上5时起来,一口气吃了30个肉汤圆。”回忆起当年的参赛情景,张志发依然很激动,“那一次,总人数是5000人,但全程马拉松赛事,包括职业组在内,总共也只有不到100人。”

  从过去最年轻的跑步者,到如今几乎是最年长的一批,冲过今年的终点线,张志发感觉有些疲惫,成绩是3小时54分。

  他表示,自己本打算3小时半以内跑完,无奈腿伤有些复发,影响了发挥。但带着伤、凭借毅力他坚持跑到了最后。“跑了20年咯,现在我不跟年轻人拼成绩了。以后完全是享受式地跑马了。”张志发乐呵呵地说。

  跑步的记忆一下子穿越20年,张志发脑子里都是故事。“别说20年前,10年前参加全马的人数也只有1236人,但再看现在,今年光报名就有十几万。”

  张志发坦言,现如今的“上马”路线一年比一年精致,特别是今年又有所改进,把上海最美的城市景观展现给世界各地的跑友们看。“而且马拉松这项运动日益国际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世界各地的人来上海。”

  变化的还有能量补给方式。在今年的跑马过程,张志发还大加感慨:“我今年首次吃到能量胶。今天天气不适合饮水过多,吃了能量胶既可以适当补水,又对体能恢复帮助很大。”  张志发告诉记者,也告诫现在的年轻人,跑步确实是时尚,但更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品质的绝好项目,“跑完马拉松的人生不再有什么难事。我凭借跑马磨练的毅力,重新读了曾被耽误的中学、大学,最后考上了公务员。”

  他表示,自己有一位81岁跑马好友至今仍在坚持跑马拉松,并同样参加了昨天的赛事,“这位好友就是我的榜样,我会一直跑下去的。”

  首次挑战10公里的刘翔:用跑步的方式欣赏沿途风景

  荧光绿的跑步长龙中,有从未停歇、难以割舍“上马”情缘的老人,也有小试牛刀的“菜鸟”。拥挤的人群中,飞人刘翔就是首次穿梭在家乡的城市赛道。

  在决定参加本次上马前,刘翔从来没有跑过1次完整的5公里。经过半个月的特别训练,刘翔毕竟拥有顶级田径运动员的底子,以50多分钟跑完10公里项目。这样的成绩,刘翔在业余跑者中属于中上水平。

  “我用跑步的方式欣赏了沿途的风景,上海的很多地方其实我都只坐在车里看过,这10公里真的一点不累。”刘翔在完赛后说。

  跑步的过程当中,不时有跑者过来与刘翔打个招呼。甚至有人戏言,自己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吹牛:“我可是与飞人刘翔在同一条跑道上谈笑风生过。”

  50多分钟的时间,刘翔步伐轻松,脸上始终绽放着笑容,“大家一起奔跑真的很快乐。比如有些人喜欢几个人一起跑,大家可以聊聊天有个伴;也有人喜欢一个人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减压。所以,要看你喜欢怎样的方式。”

  刘翔的下一个目标是半程马拉松,而未来他也将尝试征服全马。“上海的跑步氛围现在越来越浓,在上海的公园、马路、小区、健身房都随处可见热爱跑步的人,他们的水平和专业性也一点不输专业选手。”刘翔说,“跑步这么疯狂,我一定会去尝试,将来也要去曾经比赛过的城市体验当地的马拉松文化。”

  慕名而来的北京姑娘刘冬梅:“上马会是我跑马的首选城市”

  在全马进行到4小时30分的时候,一位带着变色眼镜、一身黑色紧身长跑服的姑娘在冲过终点后,失声痛哭起来,任旁人怎么劝也止不住。记者耐心等她许久,稍微平复心情后,她非常开心地聊起了这次上马的体验。

  来自北京的刘冬梅这次是首次参加上马,而国内其他城市的马拉松她已经参加过5次了。她赛后告诉记者,这是第二次在跑完马拉松后大哭,第一次哭是在完成人生首个马拉松之后,而这次,她实现了自己2015年的愿望,马拉松成绩跑进4小时30分。

  “上马绝对是我跑过的最好的马拉松比赛。”刘冬梅一边拉伸放松着一边告诉记者,今天的成绩多亏了是在上海这座城市。“从赛事组织到赛道安排,以及天气、观众的热情,给人的满满的能量,体验非常棒。”刘冬梅伸出了大拇指。

  她告诉记者,跑到39公里的时候,自己到达了撞墙期(临界状态),非常想哭,并不是因为委屈或者累,而是出于生理反应根本止不住眼泪。但她知道,只要一哭,就会喘不上气来、非常容易晕倒就一直憋着眼泪。最后多亏了师傅最后3公里的带领,以及周围观众非常热情的加油呐喊声,她才突破了自己的极限。

  跑过其他城市马拉松的刘冬梅告诉记者,有一次比赛过程中,跑到后面30多公里的时候没有水源供给了。但在上海,她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多余,上马的水源补给不仅充分而且合理,在最需要的补水的地方,站点设置很密集。

  “上马”的赛道全部是城市街道,是不是过于拥挤,同样让刘冬梅有些担心。“赛道上没有遇到太多障碍,体验也很好。”刘冬梅再次竖起大拇指说,“更让人喜欢的是,开跑时半马、全马等项目分区开跑,更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混乱和拥挤。”

  “今天绝对是跑马的黄金天气,太舒服了。”刘冬梅补充道,起先怕下雨,但一开跑雨就停了,而且没有日照、日晒,湿度、温度也都非常适宜。“上马的组织、天气都给到90分以上,以后上马会是我跑马的首选城市”。刘冬梅一脸意犹未尽,完全没有了刚才哭时的情绪。

  紧盯着细节的总指挥杨培刚:从封路挨骂到沿途加油

  42.195公里不仅仅只是一场马拉松的距离,也是一座城市的“开放史”,还能成为一座城市流动的宣传片。

  杨培刚,从裁判、赛事主管到现场总指挥,20年的上海马拉松几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杨培刚回忆,“20年的时间,‘上马’几经变迁,赛道几乎每一年都在优良,最早的几年我们跑浦东,后来改到浦西。终点也在上海体育场、东方体育中心、闵行体育中心之间几次变化。”

  杨培刚感慨,20年,“上马”和上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一样,都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比如今年的变化,起点迁移了260米,避免起跑时过于拥挤。外马路那一段我们也给改到了新天地那里,经过了中共一大会址,经过了新天地,都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从1996到2005,“上马”的起初10年,主办方为参赛没少费脑筋。“那个时候,跑全马的人很少,5公里这样的比赛,人数不够,需要去组织。”杨培刚说,“现在的马拉松都是靠抢啊,说明市民的健身积极性越来越高,能跑马拉松的人,也一定是在平时注意锻炼。而且,大家跑得更加健康、更加科学,已经懂得合理分配体力。”

  张贴安民告示,是马拉松每年开跑之前,组委会最为忙碌的事情。遇到封路,行人与警察争执、甚至是开骂,也是常有的事情。

  “说实话,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跑一下赛道就可以发现,马路两边有很多市民在为选手加油鼓劲,绝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发前往的。地铁里广播里,我们都能听到专门对跑者的鼓励。”杨培刚说,“封路的方式我们也在调整,现在是一段一段封,尽量不影响市民出行。”

  他表示,马拉松不是仅仅一个上午,6小时的关门时间,而是延续一整年都在开会筹备,“以前可能是纯业余地在进行组织,现在市里面专门成立了马拉松办公室,一整年都在思考如何做好马拉松。”

  “上马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的知名度,有6000多外籍选手是慕名而来的。”杨培刚说,“这需要我们完善组织,国外的著名马拉松赛事,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取经。”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爱上海爱申花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王卫朋 [选稿]: 排山倒海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 电信动态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5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